这场守护延续75年!宜昌提取DNA为无名英烈寻亲
鞠躬,祭扫,拨开黄土,小心翼翼收集遗骸……
9月25日上午,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乡联丰村一处小山坡。静谧山林,雪松掩映之下,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副教授张群正在收集一座无名烈士墓的烈士遗骸。
当天,宜昌市伍家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零散烈士墓迁葬,并首次提取烈士遗骸DNA,帮助英烈寻亲。
75年的接力守护
“我从小就听村里老人讲这位烈士的故事。”今年72岁的冯家经曾是联丰村民兵连长,也是这座零散烈士墓多年来的义务守护人。
根据冯家经的讲述,并结合联丰村村志,这位烈士的牺牲过程逐渐还原。
1949年7月初,在解放宜昌战役中,一支解放军队伍在一名30岁出头、说河南口音的“大块头”带领下,经金巴岭进入龙家冲,找当地向导刘国军(后任土门区武装中队中队长)带路侦查走到谭包(现安琪酵母办公楼后山上)。
此时,部队突遭敌人一发炮弹突袭。危急时刻,“大块头”一把将刘国军扑倒,护在身下。
霎时间,那位英雄的大腿被炸得血肉模糊。为了保护向导,“大块头”因失血过多牺牲。
第二天,大家在当地购买了一副上等棺材,将这位壮烈牺牲的无名英雄安葬。
自此,烈士忠魂长眠于谭包。
1984年,该地块因城市建设被征用。时任联丰村党支部书记蒋圣孝、村主任李声宏和村民兵连长冯家经,组织民兵隆重搬迁,按当地风俗,八人响器、锣鼓鞭炮震地,将无名英雄的坟墓搬迁至原村委会旁约60米的小山坡上。墓前栽有两棵雪松,以示万古长青。
多年来,当地村民一直默默守护着这处烈士墓。“清明、春节,我们都会到烈士墓前祭拜。村里人都知道,这里安葬着一位为解放宜昌、保护村民牺牲的英雄。”冯家经说。
同属伍家乡的南湾村,也有一处无名烈士墓。
南湾村退役军人金明介绍,根据村里老人讲述,该烈士墓是1949年解放宜昌战役中牺牲的一名河北承德籍姓张的战士,全名不详。
2013年,墓地原址因发展需要拆迁。经南湾村村委会同意,当年清明期间,同村十余名退役军人共同出资、出力,将坟墓迁至南湾村一组阳坡段,以“无名张氏英雄烈士”立碑。至今,南湾村部分退伍军人定期对该坟进行除草、扫墓等活动。
新技术为烈士寻亲
“我们将对骸骨进行进一步的清理、拼对,对性别、年龄、创伤情况以及DNA进行分析和检测。”
从当天上午9点到下午1点,张群对烈士遗骸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提取。他介绍,将把骸骨带回实验室进行深入鉴定,努力帮助烈士寻找亲人。
张群长期从事人类骨骼遗骸的鉴定和研究工作,自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成立以来,他已参与该中心四项专项工作,助力无名烈士找回身份。
当天,在烈士墓现场,工作人员还发现了一些烈士遗物:头部、胸部垫的一件疑似绿色的雨衣;右侧盆骨、左侧股骨附近,有一些铁质长块,疑似弹片;右侧胸部一颗铜扣。
“看到这些,对烈士的敬仰、尊崇之情,瞬间有了更加贴切、具体的感受。”全程在现场的伍家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穆延华说。
当天,南湾村的无名烈士墓迁移工作也顺利完成。工作人员将烈士遗骸放入骨灰盒,盖好国旗,移交至宜昌烈士陵园。
根据史料记载,在解放宜昌的战斗中,据不完全统计,共有624名解放军官兵和支前民工英勇牺牲。这些烈士,来自四川、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全国各地。他们为宜昌解放,将热血洒在了峡江之畔。时至今日,烈士们的英灵依然安息在宜昌各个烈士纪念设施内,与这座他们为之牺牲的城市为伴,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凤凰涅槃。
“呵护好烈士英灵,为烈士寻亲、让英魂归根,是对烈士的尊崇,对历史的铭记,对后人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宜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2021年以来,宜昌已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开展散葬烈士墓集中迁建,对零散烈士墓就地维护。全面开展宜昌籍烈士名录信息核对、修改、完善工作,高质量完成烈士英名录核准更新工作。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
为烈士的守护,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