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忘激情燃烧的岁月,不忘肩上的使命担当,宜昌老兵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献礼

日期:2024-10-28 09:47

  2024年10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活跃在宜昌社会各界的退役军人——兵教师、兵支书、老兵志愿者、退役大学生士兵和军创企业家,不忘军营里激情燃烧的岁月,不忘肩上的使命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奉献,以实际行动向祖国献上了最诚挚的生日祝福,展现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风采。

枝江市仙女镇仙女小学教师兰慧:

用心育人,为祖国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站队时,我班上的学生格外有精气神些。”10月25日,枝江市仙女镇仙女小学教师兰慧告诉记者。因为在军队里经过严格的队列队形训练,她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一习惯带到了学校。学生歪坐着,她要纠正;喊口号,要大声响亮;老师说话,学生要绝对安静……她觉得,学生从小就应该培养良好的习惯,包括站有站姿,坐有坐相,言行有规矩。

  2023年12月,从空军某部退役的兰慧,通过“兵教师”专项招聘考试,入职枝江市仙女小学,成为湖北首批“兵教师”之一。凭借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她迅速完成了从“女枪王”到“孩子王”的蝶变。

  课堂上的严苛,一点儿也不影响学生对她的喜爱。“您真摸过枪吗?”看着学生们好奇的神情,她心中一喜:“当然啊!我打过真枪,丢过实弹呢!”当学生们在心中种下“我长大了也要去当兵!”的种子时,她特别自豪。

  刚走上教师岗位时,学校安排了带教老师帮带。兰慧也通过请教同事、网络或者校外培训进行自我提升,基本掌握了教育教学的一些方法和技能,上起课来得心应手。

  如今,兰慧担任一年级的体育、二年级的科学和数学课程,每周要上20节课左右,每天都要备课到很晚。课余时间,她还主动培优补差。但再忙,她的手机24小时在线,以方便晚上家长打电话沟通交流。

  岗位的改变,没有改变兰慧特有的军人气质和责任心。兰慧的学生中,有两个患自闭症的孩子,他们常常自顾自地玩,根本不搭理别人。兰慧看了很心疼,主动关心他们,经常找话题交谈,夸奖他们,还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关心他们,渐渐和他们拉近了距离,循序渐进引导他们融入集体。

  作为首批“兵教师”,兰慧在教学中有着自己的打算:5年内潜心教学,摸索出成熟的、属于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家校合作,用心育人,为祖国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远安县茅坪场镇九龙村老兵志愿者翟维志:

义务讲解,让古村落成为乡村振兴的引擎

  “党和政府的政策落实到我们翟家岭,搞农家乐让我们老百姓致富。趁我还能讲,我有义务把翟家岭的古村落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喜欢这里,来这里旅游、居住。”10月25日,年近耄耋之年的远安县茅坪场镇退役老兵翟维志说。

  在翟家岭古村落,活跃着这位77岁的“老”党员,他不仅是退役老兵,更是古村落的“义务讲解员”。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老兵的担当与情怀。

  翟维志的军旅生涯铸就了他坚强的毅力和爱劳动的精神。退役后,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教师,用知识的力量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2017年,怀着对党的坚定信仰,70岁的翟维志正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19年6月他顺利转正,用行动践行着对党的忠诚和对家乡的热爱。

  翟家岭古村落位于茅坪场镇九龙村,人烟稀少,其中最古老的建筑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可知道翟家岭的人还很少,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样才能把翟家岭的古村落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喜欢古村落,带动村民们致富呢?

  思来想去,翟维志决定利用自己是本地人,又有着当教师的经历,担任志愿者,义务宣传古村落文化和魅力。他用丰富的知识和深情地讲述,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

  翟维志是古村落的宣传者,更是希望古村落成为乡村振兴的引擎。他主动担任起古村落的义务讲解员,他的故事和翟家岭的文化,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10多年来,通过他200余次的讲解,翟家岭成了热门打卡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作为一名老兵,翟维志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他不仅在讲解中传播正能量,更在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他曾拾金不昧,将捡到的财物归还失主;他也经常帮助村民解决困难,成为了村民心中的“活雷锋”。他先后被评为“宜昌好人”“远安县助人为乐模范”。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金牛押运公司副总经理宋述领:

金融押运,为宜昌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辆押运车配备4名员工,有车长、司机、押运员和解款员。他们每天早上在公司枪弹库领枪、取子弹后,就奔赴宜昌各个金融网点执行早送押运勤务,10点多送完款箱回公司。下午再去各个网点把款箱接来送回金库。”10月25日16时,宜昌市金牛押运护卫保安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牛押运”)副总经理宋述领目送着勤务人员荷枪实弹出发,像看到了25年前的自己。

  1992年从部队退役后,宋述领追随爱情来到宜昌。1999年,企业破产,宋述领成了下岗职工。但他没有被命运打败,而是以300元的微薄工资,开始了保安生涯。凭借专业素质,宋述领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很快升为保安班长。

  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也为了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宋述领开始了疯狂的学习、考证。“物业管理员”证书、“高级经营师”证书、“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一级”证书、“保安员一级”资质……同时,他还是湖北省“高级安检师”“高级安全评价师”“高级智能楼宇管理师”等职业鉴定的考评员,湖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宋述领的励志故事荣登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光荣榜,先后在退役军人事务部、人民日报等国家、省市级媒体刊登。现在还有很多社会身份:湖北省保安协会监事长、点军区第九届政协委员、宜昌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2022年度宜昌市最美退役军人(提名)。

  2015年,金牛押运计划搬迁到点军。作为金牛押运的副总经理,他全程参与了公司的搬迁和基地建设,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安全建议,极大提升了基地的安全性。2018年基地启用至今,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

  如今,金牛押运是宜昌市唯一一家包含现金押运配送中心、中央金库流转中心、ATM集中调度及监控中心等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武装押运公司。随着市场的变化,金牛押运不断固本拓新,加大城市服务的力度,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作为特种行业,我们将做好本职工作,保证资金的安全,为宜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宋述领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展现退役军人价值,为社会作贡献。

高新区白洋镇骆家冲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闫泉:

跨界地产,一举多得为村集体经济赋能

  “从周日到今天,我们首期开盘224套,现已签约售出100多套,销售形势一片大好。”10月22日,高新区白洋镇骆家冲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闫泉兴奋地向记者介绍。

  作为一名“85”后退役军人,闫泉曾在北京警卫局服役并立下三等功,退役后在媒体和创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21年,他带着军人的坚定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作为人才引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担任起了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重任。

  骆家冲村以农业为主,500多户村民基本以养猪、种柑橘、打零工为生,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2021年10月开始,田家沙片区征迁,先后进行了3年征迁达260多户,腾出土地3700亩。

  在闫泉的带领下,村“两委”积极探索村企联谊模式,打造“五凝二”品牌支部,为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他还创办村集体企业,解决了3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两年间累计为村集体完成100余万元的总产值。

  宜昌东部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不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的居住需求。他们和征地后的村民一样,有着旺盛的购房需求。为助力东部产业新区引人聚人做产业配套,确保招商引资来的企业落户后人才招得来留得住,同时缓解区域范围内征迁安置压力,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经过反复谋划、市场调研之后,闫泉联合张店村、滚钟坡村三村一起,进行商品房开发建设。

  村支书跨界地产,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很多村民想将征地收入就地分红,竭泽而渔。闫泉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收集意见、想法,开了17场屋场湾会,共计1000多人次参与,最终征得村民的一致同意,将60%的商铺作为村集体资产对外出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储备更多动能。

  选址、立项、网拍、签约、开工……每一个流程,闫泉等村干部们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也凝聚了高新区管委会的鼎力支持与快速推进。现如今,投资5.1亿元、规划有17栋840套房子的“凤起楚江”小区,已有6栋建筑相继拔地而起,预计首批明年即可完工交房。

  闫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兵支书的使命与担当,为乡村的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读博士生向祺:

用黄继光的“四敢”精神续写报国志

  “在部队,我一直睡在黄继光老班长的上铺,每天给老班长铺床、叠被子。服役两年,我坚持了两年。”10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读博士生向祺骄傲地告诉记者。

  夷陵区人向祺身上有很多光环:“高考671分”“理科状元”“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本硕博连读”……可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携笔从戎,参军入伍。

  熟悉向祺的人知道,当兵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初中时他就萌生了参军的想法,高中时在繁重的学业情况下,他仍然每天坚持中午、晚上锻炼身体,保护好视力,因为他想去最优秀的部队,当最优秀的兵。

  经过严苛的选拔,向祺如愿成为黄继光连第3757名传人。并在军士比例70%的黄继光班中,以一名义务兵的身份,破格成为黄继光班副班长。其中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只有他自己知道:每天早操5公里,300米蛙跳,100个俯卧撑,100个负重下蹲,每日不少于8小时的专业训练:离机姿势、原地弹跳、一步离机、三步离机、上平台、跳吊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参加新兵大比武时,向祺入围多个基础课目的决赛,部分课目夺得第一。参与7次伞降任务,并以优秀成绩参加示范跳伞,先后完成跳伞集训、空降排选拔、野营驻训、高原实战化驻训等重大任务。

  从军的经历带给向祺最大的收获,就是将红色精神深深扎根心底,将黄继光的“四敢精神”铭记心间,即“有了第一敢争,见了红旗敢扛,危险时刻敢上,千斤重担敢挑”。退役后回到校园,从迷彩服到白大褂,从枪杆子到手术刀,向祺将黄继光的“四敢”精神转化为深深的爱国情、报国志。

  “我希望把从部队带出来的红色基因以及黄继光精神,带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医师岗位上面发光发热,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添砖加瓦。”向祺坦言,医生需要奉献精神,同时也需要一种能够坐冷板凳去刻苦钻研的精神。他将牢记肩上的历史重担和时代使命,用报国之情,续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凯歌。

宜昌英明药业公司董事长马学锐:

点废成金,助力脐橙产业带富村民

  “目前,我们用脐橙、黄精、葛根粉等做原材料,与武大医学博士联合研发药食同源的饮品,提升脐橙的附加值,助力秭归屈乡的脐橙产业发展,为村民们谋福利。”10月24日,宜昌英明药业公司董事长马学锐表示。

  秭归县的脐橙闻名天下,种植面积达40万亩。而果农疏果或自然落果的枳实,每亩年产在15斤以上,只能被当垃圾处理。

  1997年,从空军某部退役后,马学锐从老中医父亲无意中的一句话中看到了商机:“枳实是一种很好的药材,要把它卖出去,老百姓就赚钱了。”于是,他把枳实样品送给四川的战友看,没想到品质好很受欢迎。于是他骑着摩托车满山收货,逐渐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8年,作为秭归县招商引资的项目,马学锐投资5600万元在九里工业园区开始建厂,规模性地进行枳实的收购、加工和销售,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地,产值达8000万元。同时,开展脐橙鲜果切片、橙皮加工等一系列产品研发,有效延长秭归脐橙一体化发展链条。

  但他不仅限于脐橙这一单品,秭归独特的气候和良好的植被,孕育生长了600多种中药材。马学锐流转了3万亩土地,与村集体、村民进行多种方式的合作,种植包含了黄精、玉竹、虎杖、黄柏等在内的多种中药材。同时,他创新发展林下经济,种植3000亩淫羊藿,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今年8月,受宜昌市、秭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推荐,马学锐赴南宁、乌鲁木齐参加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组织的考察。展销会上,他一举签下1.45亿元(其中新疆8000万元、南宁6500万元)的中药材订单。如今,新疆的肉苁蓉、南宁的骨碎补即将进入采收季。

  除了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马学锐还与武汉大学进行深度合作,加大产品的创新研发,生产的各类中药片、葛根粉、葛茶、葛根酒、黄精茶、黄精酒、玉竹茶、山茶等深受市场的欢迎。

  “为了市场的良性发展,我们一直让利于民。今后,我们将加大零售的力度,逐步提高产品的利润。同时,开辟线上销售模式,实现线上线下销售一体化,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展望未来,马学锐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