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阳刚气”,让更多的兵教师走进中小学校园
在湖北远安县振华小学操场上,体育教师常仔宇正在教导学生课前脱掉的外套要叠好并摆放整齐,集合列队要整齐划一,站如松、行如风。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常仔宇,曾服役于解放军某部,先后荣获“优秀士兵”“优秀带兵骨干”等荣誉。他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教住校的孩子们叠被子,铺床单,整理内务,将军事化要求融入教学与生活习惯养成。如今,孩子们每天早上起床都会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每次体育课前都能把脱掉的衣服叠好摆成一条线。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多了昂首挺胸的自信与令行禁止的自律,成为校园里一道风景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如今青少年群体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柔弱化”倾向,部分孩子缺乏面对挑战的勇气,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更缺少那份属于青少年的朝气与活力。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家适时出台了《关于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的意见》,重点培养一批“一专多能”适应国家中小学幼儿园师资发展需要的“兵教师”,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兵教师的加入,恰如一股清泉,为全国的中小学校园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群特殊的灵魂工程师,既有传统师范院校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技能,又有多年部队生活磨练出来的精气神,为校园这片沃土注入了前所未有的阳刚之气,让教书育人的画卷更加丰富多彩。
壮志凌云育桃李,阳刚之气进课堂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在和平年代,军人或许不再需要随时准备上战场,但他们那份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使命的坚守,却从未有过丝毫减退。当这些曾经的战士脱下部队戎装,走上三尺讲台,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传承和人格的塑造。兵教师们将自己在军营中锤炼出的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化作日常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激励着学生们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挑战敢于亮剑。通过组织军事训练、举办体育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汗水与泪水的交织中,学会了坚持与忍耐,学会了团结与荣誉,学会了责任与担当,体会到了努力与奋斗的价值。在兵教师们的熏陶下,学生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激励,他们的眼神更加坚定,步伐更加有力,体魄更加强健,意志更加坚定。这种阳刚之气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更能帮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克服困难,勇往直前,锻造他们在漫漫人生路上优秀的身体素质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国防教育塑英才,军旅情怀育栋梁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中国周边更是战乱不断,狼烟四起。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兵教师的到来,正是国防教育深入校园的生动实践。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界限,让军营与校园实现了无缝对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兵教师如同灯塔,照亮了学生前行的道路;又如同舵手,引领着学生驶向梦想的彼岸。兵教师们不仅传授课本上的文化和体育等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他们会在日常授课中,发自本能地通过讲述英雄故事、开展国防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战备意识和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兵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会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更加懂得感恩与奉献。这种精神上的滋养,远比任何物质上的给予都要来得更加珍贵和持久。在湖北远安县,90后的体育教师常仔宇和王海龙都是退役军人,在德育工作中他们以军人赤诚为起点,将自己在部队的故事,与学生们分享。他将小游戏融入课程,寓教于乐,让孩子们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军民融合智慧光教育硕果写辉煌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兵教师的到来,正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据退役军人事务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已有数万名退役军人投身教育事业,成为兵教师的一员。去年8月,湖北省在40个县(市、区)开展“兵教师”专项招聘试点,今年,湖北大力推进“兵教师”工作,全力拓宽退役军人进入教师队伍的渠道,累计上报“兵教师”专项招聘编制计划共149个。他们分布在各个角落,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教育的新篇章。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颗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心,是他们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期许和无私奉献。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征程上,多一名兵教师,就意味着学生多一份阳刚之气,多一份坚韧与勇气。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兵教师事业的发展壮大,让这股来自军营的正能量,在教育的田野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中国教育事业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充满希望!我们期待,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兵教师的行列中来,用他们的青春与激情,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书写新时代教育的华彩篇章!